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月, 2023的文章

2023/02/26耶穌的關懷探訪,腓立比書2:1-11

2023-02-26 耶穌的關懷探訪,腓立比書 2 : 1-11( 週報刊登 ) 願上帝的平安與弟兄姊妹同在。今年開始有三個目標持續進行: 1. 教育部推動「 成為第一代基督徒 」,我們一起點燃福音的熱情,持續每天有讀經的生活。進行一個月一次的長執同工訓練,裝備成為帶領小組的小組長。 2. 關懷部推動組織「 愛加倍關懷同工 」,邀請成為同工並接受裝備,我們有一個使命是關懷、禱告、傳福音。目前有 30 位長執弟兄姊妹報名參加。今天的講道與第二堂的專題,一起學習關懷的服事,等一下透過劉幸宜姊妹分享「社會福利認識」。在關懷中也可以透過政府的社會福利給予適當的幫助。歡迎兄姊踴躍參加。 3. 三月份開始恢復 華語禮拜 ,感謝宣教敬拜團的預備,鼓勵我們家中的青年朋友可以踴躍參加,在禮拜中認識神,也有一個全新的體會。   前言:   您有心中的知己朋友嗎?小時候媽媽住在屏東里港,她說有很多同學好朋友都在台北,要見面不容易,只能透過電話聯絡。有一個好朋友可以在身邊聊心事真的很棒。您有好朋友嗎?隨著我們的年紀的增長,您的好朋友會越多或是越少?很多人覺得越少因為他們逐漸安息離開,但是我們的好朋友應該越多,因為我們會遇到的人會越多,認識各類型的朋友,也拓展我們生命的眼界。一個人的一個職業就是一個全新的領域,許多年輕人也喜歡自助旅行、在台灣、在國外。我們會遇見許多熱情的朋友。     耶穌是我們生命中的好朋友。在耶穌那個時代親身遇見耶穌的人,生命也看見許多的改變。耶穌也認識許多好朋友,並給予他們生命新的意義。   一、耶穌給我們人生的目標: 1. 得人如魚 ( 馬太福音 4:18-21)    18 耶穌沿著加利利海邊行走,看見兩兄弟,就是那叫彼得的西門和他弟弟安得烈,正往海裏撒網;他們本是打魚的。 19 耶穌對他們說:「 來跟從我,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。」 20 他們立刻捨了網,跟從他 。 21 耶穌從那裏往前走,看見另外兩兄弟,就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他弟弟約翰,同他們的父親西庇太在船上補網,耶穌就呼召他們。 22 他們立刻捨了船,辭別父親,跟從了耶穌。     耶穌認識第一位的朋友~西門彼得、安德烈、雅各、約翰。耶穌也自助旅行,在家鄉行走,看見捕魚的人在工作,跟他們聊天聊聊他們的生...

2023年王豐榮牧師事工報告(台中力行教會和會報告)2023/2/19

   2023 年王豐榮牧師事工報告 ( 台中力行教會和會報告 )     謝謝小會員與弟兄姊妹接納我們夫婦來到台中力行教會服事,新的開始也是新的學習。在新的一年有幾個目標期許。   事工推動大方向: 1. 裝備同工: 塑造裝備同工、建立關係、拓展華語禮拜。 2. 對外宣傳: 對力行國小、雙十國中、鄰近大學、鄰近大型社區,透過活動邀請並建立關係。 3. 空間更新: 教會是社區的空間,歡迎大家來到教會,如何設計友善的環境讓人願意來教會。   一、建立彼此關心扶持的核心團隊: 1. 長執同工:   長老、執事、團契幹部是牧師的核心同工,期待我們彼此有更多的分享與代禱,為我們彼此的家庭、教會服事一同禱告。謝謝您們付出時間委身服事,一起在服事中成長。   2. 愛加倍關懷同工招募:   一年一次招募教會內熱心服事的同工參與,在關懷、禱告、傳福音的服事中一起成長,我們建立一個有愛願意付出關懷的同工群,一起陪伴弟兄姊妹生命的需要,特別在身體病痛時、遇到親人臨終安息時、家庭親子關係的陪伴。透過禱告、專業的訓練,讓我們的關懷更帶有力量。     3. 期待教會有更多的小組互動:弟兄小組、社青小組。   關心教會壯年弟兄的互動,教會內有婦女團契,但是缺少弟兄團契,許多較年輕的弟兄沒有參加松年團契,期待可以透過連絡關懷,讓弟兄可以更多的連結。   教會的社青朋友、主日學家長是教會內很珍貴的族群,透過年輕人彼此的連結關心,對教會有委身與歸屬感。   二、華語禮拜的推動: 1. 推廣華語禮拜:   透過華語禮拜可以吸引習慣華語的族群青年參與,歡迎鄰近大專院校學生、社青朋友踴躍參與。在主日信息中可以貼近年輕人生活的需要。   2. 職場青年的關懷:   透過華語禮拜與社青朋友連結。王牧師過去接觸淡江教會職場團契,與羅致道牧師學習職場使者十八堂課,透過課程幫助青年在工作場與與信仰連結。在每一屆的課程學習中,也成為青年之間很好的傳承。讓青年在職場工作受到支持,讓信仰成為家庭與工作的幫助。   三、透過信仰活動尋找人生目標:    65 歲退休的生活輕鬆多采多姿,但是如果生活沒有目標,就會另外一個問題的開始。教會的信仰活動是最好的人生目標,鼓勵退休會友在週間也可以常來教會活動、彼此關心陪伴,...

2023/02/12點燃生命的熱情,希伯來書6:1-12

  2023-02-12 點燃生命的熱情,希伯來書 6 : 1-12( 週報使用 )   前言:工作服務的熱情   記得您第一次應徵工作的經驗嗎?也許同一個工作有很多人要應徵,在面試的時刻除了有專業的能力以外,就是要對工作保有熱情的心。一個自信的態度,相信自己可以勝任。如果應徵聽到工作困難就不知道如何解決時,往往就很容易被淘汰。      每個工作都需要有熱情 ,特別許多工作需要到偏鄉服務,對於委身在鄉村服務的醫師、老師、牧師我們都充滿佩服的心,因為在偏鄉資源少、交通不便,連帶經濟力也比較欠缺,但是他們因為服務的熱誠願意長時間透入工作。     門諾醫院創院院長薄柔纜醫師說:「美國很近,花蓮很遠」薄醫師 27 歲起開始到台灣行醫,直到 1994 年 68 歲才退休返美,他擔任門諾院長時,實施讓原住民只花一元就可看病的方案,改善原民部落的健康醫療環境,他努力尋覓醫生到東部服務,可是卻事倍功半,有一次,他到美國受獎,致詞時談到在台灣的醫療服務事工時,薄醫師很感慨地說:「 台灣的醫師到花蓮很遠,到美國卻很近… 」這段話,凸顯了台灣偏鄉缺乏醫生的困境,他的感慨,不僅讓全場動容,也讓人羞愧,這句話更成為他一生中所留下最廣為流傳的名言。     「我為台灣奉獻了這一生,我盼望台灣人,尤其是台灣的醫生,也能像我一樣,為弱小無助需要照顧的人服務。很可惜,台灣的醫師好像覺得花蓮很遠,到美國比較近,沒有人要去花蓮,倒是很多人跑來美國。」     我年紀老了不願意成為台灣人的負擔,有人問他:「怎麼不留在台灣?」薄柔纜這麼說:「我年紀老了,不願意成為台灣人的負擔 ...... 」兩袖清風的薄柔纜回到美國之後,連住進養老院的積蓄都沒有,後來在義女協助下,才有安居的住所。黃勝雄醫師曾在薄柔纜自傳中寫到:「盼望台灣人能多學習早期宣教師安貧樂道而不自私的精神,如此一來,台灣的社會就不會有貪財的官吏、貪心的商人,更沒有貪心的教會或廟寺。」 https://www.rti.org.tw/news/view/id/2031293     在偏鄉的醫療工作、在鄉下在都市陪伴兒童成長、早期台電的水利工程~德基水庫、烏山頭水庫~八田與一 …… 許多基礎工程因為眾多有志青年委身投入,順利...

2023/02/09林浣蘭邱慧娥姊妹家庭禮拜

  2023/02/09 林浣蘭邱慧娥姊妹家庭禮拜  經文:詩篇23篇 牧羊人   我不致缺乏   青草地   安歇水邊   靈魂甦醒   經過死蔭幽谷   你的杖安慰我 擺設宴席   福杯滿溢   恩惠慈愛   住在耶和華殿中直到永遠   在 2005 年,土耳其的伊斯坦堡發生了綿羊集體跳崖的事件。首先有一隻綿羊從山崖一躍而下,接著近 1500 隻綿羊也跟著跳下去!結果三分之一的綿羊就這樣摔死了。這群綿羊只是盲目地跟著其他同伴,根本不知道要往哪裡去。   聖經將人比喻為羊,真是非常貼切,我們實在需要一位可靠的引導者。如以賽亞書所說,我們都如羊走迷(以賽亞書 53 章 6 節)。我們往往想要走自己的路,然而我們迫切需要牧羊人為我們指引正確的方向。   詩篇 23 篇描述了我們這一位可靠的好牧人。 祂關心我們( 1 節); 祂供應我們身體的需要( 2 節); 祂教導我們如何過聖潔的生活( 3 節); 祂喚醒我們的心靈、安慰我們、醫治我們,也大大地賜福我們( 3-5 節), 而且祂永不撇棄我們( 6 節)。   當我們知道上帝是如此溫柔又堅定地帶領著我們,實在讓人感到安慰!上帝會透過聖靈提醒、透過祂的話語,以及在禱告中引導我們。上帝正是我們需要的那位可靠的引導者。   我們明白了自己需要上帝,就可以像詩人一樣地說道:「耶和華是我的牧者,我必不致缺乏,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,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。」 不致缺乏: 上帝必讓忠心的牧者不致缺乏 有青翠的草地及清澈的溪水 誠如牧師的講道~夠用的恩典 牧羊人有羊可以照顧、羊群有牧羊人可以跟隨。   生命中有平安 ~ 草地水邊 生命中有目標 ~ 跟隨 生命中有夠用 ~ 不致缺乏、滿足 我不致缺乏 I Shall Not Want 分享 ~ 不致缺乏   一切都是來自上帝,人應「住在耶和華的殿中,直到永遠」。有平安、享祝福的人,在耶和華的殿中出入、服事,就確保原有的福樂。病痛、失敗、痛苦中的,在上帝面前就得安慰與幫助。上帝是『生命的牧者』,我們應跟...

2023/02/05為什麼人需要信耶穌,哥林多後書5:11-21

2023-02-05 為什麼人需要信耶穌,哥林多後書 5 : 11-21( 週報刊登 )     為什麼人需要信耶穌?在世界上有許多宗教信仰,基督宗教是比較積極對外傳福音的信仰。希望人改變他原來的信仰來相信耶穌、認識上帝。在教會歷史中向人傳福音、邀請人信耶穌一直是信仰的核心。   從施洗約翰在曠野呼喊要悔改歸向上帝,「 施洗的約翰出來,在猶太的曠野宣講:你們要悔改!因為天國近了 。 ( 馬太 3:1-2) 」   主耶穌也邀請人進到上帝國。「 從那時候,耶穌開始宣講,說:「你們要悔改!因為天國近了 。 ( 馬太 4:17) 」    耶穌進前來,對他們說:「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。 19 所以,你們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,奉父、子、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, 20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,都教導他們遵守。看哪,我天天與你們同在,直到世代的終結。」 ( 馬太 28:18-20)     人信耶穌可以帶來甚麼樣生命的改變?哥林多後書 5 : 11-21 用帳篷來比喻,因為以色列是遊牧民族對帳篷的印象深刻,這個帳篷是地上的居所,逐水草而居,長久使用是一個很破舊的外觀,信耶穌之後我們居住的不是地上的帳篷,我們在天上有一個永遠的家鄉。     「若有人在基督裏,他就是新造的人,舊事已過,都變成新的了」 ( 哥林多後書 5:17)   成為新造的人形容信耶穌帶來生命的改變。   一、新的開始   您喜歡新的東西嗎?聖經中常常用新代表一個新階段的開始,聖經有舊約新約、與上帝立約 ~ 我們也重新立定新約新的開始。耶穌要我們的生命也要成為新酒裝在新皮袋。在生活中我們結婚進入新的生活、買房子、買車子象徵人生的新階段。讀書喜歡讀新書因為有新知識,買衣服喜歡跟流行因為新衣服大家比較新奇。剪頭髮有可以有一個新造型。   人也需有「喜新厭舊」的心態,新的比較好舊的過時。不是新就比較好,而是透過轉型改進讓舊的傳統變得更好更有意義。世界上的宗教信仰不斷面對轉型創新的過程,基督宗教的前身,是在舊約時代是在猶太教的傳統當中,耶穌提醒不要外在的宗教儀式中,從外在獻牛獻羊的獻祭,到看中內心的獻祭。耶穌開啟基督宗教的新信仰方式,在 500 年前宗教改革中,在一次的創新成為基督新教,長老教會的前身。   創新是我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