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/02/12點燃生命的熱情,希伯來書6:1-12

 

2023-02-12點燃生命的熱情,希伯來書61-12(週報使用)

 

前言:工作服務的熱情

  記得您第一次應徵工作的經驗嗎?也許同一個工作有很多人要應徵,在面試的時刻除了有專業的能力以外,就是要對工作保有熱情的心。一個自信的態度,相信自己可以勝任。如果應徵聽到工作困難就不知道如何解決時,往往就很容易被淘汰。

 

  每個工作都需要有熱情,特別許多工作需要到偏鄉服務,對於委身在鄉村服務的醫師、老師、牧師我們都充滿佩服的心,因為在偏鄉資源少、交通不便,連帶經濟力也比較欠缺,但是他們因為服務的熱誠願意長時間透入工作。

 

  門諾醫院創院院長薄柔纜醫師說:「美國很近,花蓮很遠」薄醫師27歲起開始到台灣行醫,直到199468歲才退休返美,他擔任門諾院長時,實施讓原住民只花一元就可看病的方案,改善原民部落的健康醫療環境,他努力尋覓醫生到東部服務,可是卻事倍功半,有一次,他到美國受獎,致詞時談到在台灣的醫療服務事工時,薄醫師很感慨地說:「台灣的醫師到花蓮很遠,到美國卻很近…」這段話,凸顯了台灣偏鄉缺乏醫生的困境,他的感慨,不僅讓全場動容,也讓人羞愧,這句話更成為他一生中所留下最廣為流傳的名言。

 

  「我為台灣奉獻了這一生,我盼望台灣人,尤其是台灣的醫生,也能像我一樣,為弱小無助需要照顧的人服務。很可惜,台灣的醫師好像覺得花蓮很遠,到美國比較近,沒有人要去花蓮,倒是很多人跑來美國。」

 

  我年紀老了不願意成為台灣人的負擔,有人問他:「怎麼不留在台灣?」薄柔纜這麼說:「我年紀老了,不願意成為台灣人的負擔......」兩袖清風的薄柔纜回到美國之後,連住進養老院的積蓄都沒有,後來在義女協助下,才有安居的住所。黃勝雄醫師曾在薄柔纜自傳中寫到:「盼望台灣人能多學習早期宣教師安貧樂道而不自私的精神,如此一來,台灣的社會就不會有貪財的官吏、貪心的商人,更沒有貪心的教會或廟寺。」

https://www.rti.org.tw/news/view/id/2031293

 

  在偏鄉的醫療工作、在鄉下在都市陪伴兒童成長、早期台電的水利工程~德基水庫、烏山頭水庫~八田與一……許多基礎工程因為眾多有志青年委身投入,順利完成這些艱鉅的工程。

 

  成為基督徒對於工作是否充滿熱情PASSION,對福音有充滿熱情?

 

希伯來書寫作的時間和背景

  希伯來書推測是保羅寫信給希伯來人的書信,他們是猶太的基督徒,面對信仰遇到一些挑戰,初代教會信徒遇到迫害;當時已經有不少信徒因為遇到迫害而放棄信仰,也有不少信徒雖然沒有離棄信仰,但卻對信仰產生許多懷疑。有些信徒則是懷念當初他信耶穌基督的時候,所經歷到的許多奇蹟異能,如今沒有再看見這些景象,導致內心對信仰的事一直無法像當初那樣,有堅定的態度。

 

  保羅勉勵「惟獨長大成人的,才能吃乾糧……所以我們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,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。」(來五14;六1)希伯來人已經是老基督徒,應該可以教導人,但是信仰卻只是在吃奶,不熟練仁義的道理,像是嬰孩。(來五1214)保羅想要激勵他們,離開基督道理的基礎的信仰,要不斷晉升成長。

 

  耶穌傳福音的時候透過醫病趕鬼神蹟奇事,讓人們看見耶穌的超能力,但是這些不是信仰的根本,信仰的核心是透多耶穌寶血的救贖,悔改回轉歸向上帝。我們是否確信自己已經重生得救,還是遇到困難就開始懷疑信仰,懷疑耶穌懷疑上帝?

 

  作者在這段經文中將問題帶回到他寫這本經書的主要目的,就是要勸勉那些在信仰上搖擺不定的,或是已經背離真道,離棄上帝在耶穌基督救恩的信徒,不要因為遇到困境、迫害,就將耶穌基督救贖的恩典給放棄,因為這樣做等於是再次將耶穌基督釘死在十字架上一樣。

 

  透過這段經文,看見我們生命要不斷成長,不是停留在吃奶、得到幫助。更重要要長大學習付出。傳福音是一個分享愛的方式,因為我們領受恩典,也看到福音的美好,我們希望更多人可以領受這樣的恩典。

  我們要再次點燃生命的熱情:一、我們要有傳福音的熱情。二、得人如魚的喜樂~福音的感染力

 

一、我們要有傳福音的熱情

為什麼基督徒要熱心傳福音?

  有人說,多年不見的朋友若突然有一天聯絡你,很可能是這三個目的之一:向你借錢、向你推直銷、向你傳福音。為什麼基督徒一信主之後就為主「狂熱」,逢人便積極分享福音,有的還讓人感覺有點「壓迫感」呢?甚至他們在遭人拒絕,被擺臉色,被貼標籤之後,仍然努力不懈,絲毫不放棄。有些基督徒不只傳福音給親朋好友,他們更會走上大街小巷,挨家挨戶拿著單張「叩門」傳福音、發傳單。

 

1.傳福音得到的回應:

  是甚麼樣的熱情讓基督徒喜歡跟人分享信仰,因為在傳福音中得到感人的回饋,因為您的禱告、您的關心,讓一位遇到困難的朋友問題逐漸得到解決。這是福音的大能。

  因為Youtube軟體的發達,現在有一種工作叫做Youtuber網路紅人/影片創作者,真的要去拍一個影片很不簡單,要製作腳本-拍攝-剪接-上字幕很多複雜的工作,真的從這個影片得到利潤收入,可能也不太多,但是為什麼他們仍然喜歡做影片創作的工作,一個可以分享理念,成為大家注意的人物,更重要是觀眾的回饋,透過這個影片學習到甚麼樣的知識。所以對於我們領受到的幫助,我們學習感恩回饋,這是很重要的互動,因為您的回應,讓我們更有動力去做有意義的事情。

 

2.在傳福音中成長

  當我們去傳福音的時後才知道自己的有限,我們讀上帝的話語,不只是自己心理滿足得幫助,更重要上帝的話語透過我們的口,可以分享給人。一開始我們的分享可能不熟練,但是因為我們的學習與修正,就會做得更好,如果我們都不練習,就永遠都不會進步。

 

  「熟練仁義的道理。」一個人只要認識英文字母就可以打字;但是沒有人請他做打字員。有人一分鐘打兩個字,有人一分鐘打一百二十個字,分別很大。我們對神的話要達到兩個地步:第一是熟悉──熟能生巧,「巧」就是活潑的作用;第二,我們需要主的話每天題醒我們(賽五十4),因為我們很容易忘記。只有當我們對主的話「熟練」之後,每遇到需要的場合,立刻就有主的話湧流出來,在我們心中引導我們。如果遇到問題才臨時翻看聖經,那就來不及了。

 

3.正確傳揚福音

  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,因為他是嬰孩。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;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,就能分辨好歹了。

 

  我們都有熱情傳福音,但是我們傳的福音是否正確。我們會說信耶穌會得到許多屬天的福分,但是我們很難說信耶穌可以賺大錢、不生病、保證家庭美滿。因為我們知道信耶穌之後也會面對挑戰,但是有耶穌的幫助,在困難中更可以得到保護,勝過困難。

 

二、得人如魚的喜樂~福音的感染力

【給我一艘更大的船!】

  幾十年前在英國倫敦,大霧彌漫的早晨泰晤士(Thames)河上有兩隻大輪船相撞,船上九百多人,淹死了六百多人。事後調查局的人詢問河岸的船夫,當時的情形是怎樣的。一個船夫說:「我正靠了船,一上岸便聽見轟隆一聲,接著聽見人呼救的聲音,我知道一定發生什麼事情,可是我太疲倦,就偷偷地回家去了。所以這事我不大清楚。」檢察官問他說:「你見死不救,心裡平安嗎?」他回答說:「我極懊悔,這真是我一生恨事!」

  另一個船夫說:「當我正繋船的時候,也聽見轟隆一聲,我知道是船出了事,便順著人的呼救聲,開了船去。到底還救了許多人,船滿了,還有人落在水裡,船滿不能再裝,我只好呼求神說:「給我一隻更大的船就好了!」——陳樹祥、陳瑞伯《喻道故事集》

 

你要傳福音,無論得時不得時,總要堅持;要以極大的耐心和各樣的教導責備人、告誡人、鼓勵人(提摩太後書 4:2

 

  傳福音不只是牧師傳道的工作、也不只是宣教師的工作,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工作,因為能接觸到您的同事、上司、家人的人就是你,您也許不知道同事的工作家庭狀況,但是您願意多給一點溫暖幫助,也許會為上帝播下一個希望的種子。

 

  我們一起做重要的事:2月6日土耳其敘利亞發生7.8級的大地震,特別我們弟兄姊妹都經歷921大地震,特別台中鄰近震央的地點,許多房屋都受到影響,更是感同身受。當天在12小時內我們馬上派出第一隊搜救隊,隨後也派出第二隊。如果不是平時的訓練,很難馬上做即時的反應,搜救隊員平時如果沒有訓練學習,也無法到這樣惡劣的環境幫助別人。特別在新聞中看到許多被救出的孩子,他們堅定勇敢的表現,都超乎一般的孩子。今天我們也要特別為災區的百姓禱告,求上帝、真主幫助他們,讓信仰成為他們生命的安慰與倚靠。

 

  在生命最軟弱的時刻,只有信心、信念、信仰可以幫助我們平安走過。聖經用撒種的比喻,來形容傳福音的態度,有的落在路旁沒有被人注意、有的在荊棘裡受到許多誘惑、有的落在石頭地想向下紮根卻被石頭擋住。只有落在好土裡的可以結實三十倍、五十倍、一百倍。傳福音的人就是撒種的人,我們要與福音的種子一起成長,因為看到種子長大,就是我們最好的鼓勵。

 

行動:點燃生命的熱情,分享上帝的好消息

l  今天不在是我,乃是基督我裏面活著。

l  我是新造的人,舊事已過變成新的。

l 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。

l  耶穌是真葡萄樹,上帝是栽培的人。凡結果子的,上帝就修理乾淨,使枝子結果子更多。

 

讓我們多結果子,領受更多福音的盼望與喜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