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/7/23勇敢走出去,使徒行傳22:14-21

 

勇敢走出去

經文:使徒行傳22:14-21

14亞拿尼亞說:『我們祖先的上帝已經揀選了你,使你明白他的旨意,得以看見他公義的僕人,又聽見他口裡發出的聲音。15因為你要為他作見證,把你所看見、所聽到的告訴萬民。16那麼,你還耽擱什麼呢?起來,呼求他的名,領受洗禮,好潔淨你的罪!』」

17「後來,我回到耶路撒冷;我在聖殿裡祈禱的時候得了一個異象,18在異象中我看見主。他對我說:『趕快離開耶路撒冷,因為這裡的人不接受你為我所作的見證。』19我說:『主啊,他們都知道我到各地的會堂去,逮捕並毆打信你的人。20當你的見證人司提反被處死的時候,我也在場,贊同那暴行,還替殺他的暴徒看守衣服。』21主對我說:『去吧!我要差你到遠方,到外邦人那裡去。』」

 

詩歌勇敢走出去】在歌詞寫道:「主你要往哪裡走,我就跟你走,領我走到世界盡頭,一生不再回頭...縱然有許多的問題,我也不放棄,你大能賜給我勇氣,我會勇敢走出去。」這正是保羅宣教時的信仰告白。

 

一、保羅的宣教

保羅從領受主的呼召,從一個逼迫基督徒的猶太教徒,到成為只為主而活的傳道人,最後來更成為向外邦人傳道的宣教師,在歷經兩次宣教旅程後,來到了第三次的宣教路程。這次,他原定想回到耶路撒冷過逾越節,但因受到猶太人攔阻,只能繞道而行,期待趕上逾越節七周後的五旬節。保羅遵守節期,是因他並非無視舊約傳統。

使徒行傳作者路加所記載保羅有三次佈道講道,與五次護教講道,對象都是非基督徒。

2017-35節,保羅在米利都對以弗所教會的長老的告別講道,對象是基督徒,所展現的保羅在以弗所的服事:

1.     保羅完全委身于福音事工,不追求個人欲望與名譽,全然將自己投入在服事;

2.     保羅甘願與弟兄同受苦,尋求解決之道;

3.     他以禱告的心,按照聖靈的引導,竭盡全力傳道見證福音;

4.     保羅自己參與勞動籌措日常所需,為福音付出一切;

5.     保羅表現他的洞察力,懇切的囑咐信徒當警醒辨別教會所出現的假先知。

最後,因保羅所說「今後都不會再見到我」,眾人都與保羅一起跪下流淚禱告。

保羅回到耶路撒冷,迎接他的,不是熱切的歡迎,而是對他身分與信仰認同的懷疑。以雅各為首耶路撒冷教會長老為了保護保羅一行人,就讓保羅與同行外邦人行了潔淨禮。然而卻依然無法消除所有猶太群眾的疑慮。

對保羅而言,保羅可以作遵守律法猶太人,也可以作外邦人。但他無法接受遵守律法就可以得救的想法。

二、勇敢走出去

保羅說:我為著主耶穌的緣故,不但在耶路撒冷被捆綁,就是死在那裡也是心甘情願的。徒21:13這是保羅的宣告,更是他的信仰告白。

保羅在初信主時,他自認是罪人中最壞的一個。當上帝揀選他成為向外邦人傳道的使者,雖遇到攻擊與牢獄之災,他依然勇敢直前。在這第三次傳道旅程要結束之前,有門徒得到聖靈啟示,看見保羅會在耶路撒冷被捕。然而,保羅卻是說為耶穌的緣故,不但被捕,即便死在那裡也心甘情願,就是為主而活,為主而死的心志。最後他們只能順服的說,願主的旨意成就。

正如聖靈的啟示,當他回到耶路撒冷,受到猶太人毆打被捕至羅馬軍官前,得蒙羅馬軍官讓他有機會見證自己的信仰時,他開始用希伯來語,向猶太會眾見證他蒙召的過程,最後甚至是針對外邦人宣教的原因,正是領受那馬其頓的呼召。

主對我說:『去吧!我要差你到遠方,到外邦人那裡去。』徒22:21

保羅傳福音中,一定都先到猶太會堂,向猶太人傳基督的福音。這次,他在軍官和猶太人面前為自己的辯護,見證在大馬士革蒙主呼召的過程,自己生命被主耶穌所改變,他之所以到外邦人地區去,是因為上帝在異象中向他的啟示-馬其頓的呼召。

思考:面對眼前可預測的迫害,保羅何以能從容赴義?在我們的生命中,是否也曾有相同的經歷?保羅明知眼前的困難,但為了使命依然勇敢向前。讓我們在一次省思自己所相信的是甚麼?豈不是知道上帝一直與我們同在;更確信知道這全然不是自己的能力所致,以致更能經驗上帝的作為,使我們的所作的一切得以更加完全。

在這次的兒童營中,我們從疑惑沒有同工如何辦理,接續願意試著籌畫,一直到同工不斷地加入,一步又一步,我們一起經驗到的是上帝的同行。是的,縱然有許多的問題,有主所賜的勇氣,我們就能勇敢走出去,奔跑不放棄。

甚願愛我們的主上帝,大大賜福在我們所愛的力行教會每一位弟兄姊妹,無論我們現在所經歷甚麼,我們都要確信,有主同行;我們能在萬事倚靠主同行:勇敢走出去,奔跑不放棄。

🌱禱告

親愛的天父上帝,謝謝主讓我們從主的話語重新得力。求主加添我們勇氣,即便在見證或傳福音中受到攔阻,依然確信有主同行。讓我們定睛在主的身上,將主的美好分享給人,使主得榮耀,更使人得益處。感謝主,賜福力行家人身心靈健壯,使用我們作上帝恩典的出口。恩待我們的國家-台灣有主的掌權。感謝禱告,奉靠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,阿們。